康熙大典是指《康熙字典》,这是一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型汉字字典,由清朝康熙皇帝亲自下令编纂。
《康熙字典》的编纂始于康熙五十五年(1716年),历时六年完成,于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正式出版。这部字典的编纂者包括当时著名的学者、文人,如张玉书、陈梦雷等。
以下是《康熙字典》的主要内容介绍:
1. 字汇丰富:《康熙字典》共收录汉字47035个,其中正编收字47030个,附录收字5个。这些汉字涵盖了汉字发展的各个阶段,包括甲骨文、金文、篆书、隶书、楷书等。
2. 部首排列:《康熙字典》采用部首检字法,将汉字分为214个部首,部首排列顺序为笔画多少,笔画少的在前,多的在后。
3. 字义解释:《康熙字典》对每个汉字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,包括字的本义、引申义、通假字、异体字等。这些解释来源于古代文献、经典、诗词等。
4. 声韵考证:《康熙字典》对每个汉字的声韵进行了考证,包括声母、韵母、声调等。这对于研究汉字的声韵演变具有重要意义。
5. 古籍引用:《康熙字典》在解释字义时,广泛引用了古代文献、经典、诗词等,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。
6. 版本流传:《康熙字典》自出版以来,经过多次修订和再版,流传至今。其中,最为著名的是乾隆年间的《钦定康熙字典》。
《康熙字典》是一部集汉字汇、部首、字义、声韵、古籍引用于一体的综合性汉字字典,对于研究汉字、文化、历史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。